南昌大學生家教網
最近,教育部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南》),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
《指南》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達到什么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相關專家表示,這個《指南》是一個科學詳細的參考,可以讓老師和家長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遏制“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記者看到,《指南》很具體地列舉了各個年齡段幼兒的學習和發展目標。針對5~6歲學齡前兒童,“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他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對于5~6歲的孩子,《指南》并沒有標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須認字,只說明“在閱讀圖書和生活情境中對文字符號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
教育部表示,實施《指南》的原則之一就是要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勝利幼兒園沈杭凱副園長就接觸過不少“焦慮”家長。“對于六歲的孩子,我們的教學方式是利用各種游戲、活動,讓孩子學會十以內的加減,并應用熟練。在游戲中、生活中學會數學,也會運用到生活中。但有些家長存在誤區,孩子如果在書面上會一百以內的加減法,就覺得孩子很好很厲害,如果不會,就覺得沒面子,很著急。我曾經看過某個小學對一年級新生做過入學調查,調查新生的認字情況,他們發現,到二年級,孩子們的識字水平基本相當,其實超前學習并沒有太大意義。”
沈杭凱副園長表示,有這個《指南》,就可以給家長一個參考:“拔苗助長的教育很容易把家長的焦慮轉移給孩子,死板的教育會扼殺孩子的天性,對孩子發展很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