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戰書,記者見到了被害人李女士。“到現在我腦子還有點暈暈的,感覺像是一場夢。”李女士到現在也不相信自己會遭遇傳說中的交友詐騙。“剛開始熟悉的時候我仍是有點抵觸的,但他早中晚地打電話發信息,讓我認為自己碰到了真愛。”李女士的手機里依然留存著二人當時的聊天記實,記者看到,兩人僅僅在線聊了兩三天后,互相已經開始以“老公”“老婆”相當。而這名“老公”不時叮囑李女士多喝水等糊口細節。李女士坦言,也恰是對方的這些悉心關懷,在短時間內取得了她的信任。
講述 “悉心關懷”取得信任
鄭某說,在成功騙來錢后,1990年出生的團伙老板分給其2萬元,剩下的則由其余幾個人平分了,現在這些錢都已被揮霍。
“大概聊了半個月,我倆開始談婚論嫁之后我才開始提錢的事。”說起自己能夠到手的原因,鄭某坦言,“她應該是把我當成照片里那人了,她入戲了,可我沒入戲。”
昨天上午,北京晨報記者在海淀看管所內見到了李女士的“男友”鄭某。坐在訊問室內的鄭某顯得一臉惶恐。鄭某說,春節時幾個哥們一起吃飯聊天時一起商量出了這個來錢快的方法,并分頭在網上尋找目標。“我就是在網站上注冊個賬號,但春秋、姓名和頭像都是假的。”鄭某等人大多在網上選擇經濟前提較好、30歲以上的單身只身女性作為目標,為了能夠順利行騙,幾人還專門在網上搜索了相關的“話術”,用來哄“女友”拿錢。
很快,民警在福建省將這一詐騙團伙的四名成員一舉抓獲。讓李女士沒想到的是,網絡中的成熟男友竟然是一個1994年出生的無業男孩假扮的。而該詐騙團伙中,年紀最大的也只有25歲。
歸案 實為90后詐騙團伙
經不住對方軟磨硬泡,李女士先后兩次共為對方匯款14萬元。沒兩天,一名男子自稱是六合彩公司的工作職員,致電李女士稱其已經中獎200余萬元,但需支付11萬元的公證金。直到這時李女士感到事有蹊蹺,在家人和朋友的挽勸下選擇了報警。
僅僅在線聊了兩天后,二人便確立了戀愛關系。又過了十天左右,該男子提出其公司有一個項目,投資后能夠確保返還45倍的利潤,并一再邀請李女士共同投資。
民警詢問后得知,李女士今年36歲,研究生學歷,在北京有著一份不亂而鮮明的工作。今年春節后,由于家人催得急,其便在一個名為“花田”征婚交友網站上注冊了會員,并很快熟悉了一名自稱為“吳凱文”的香港男子,對方自稱在香港六合彩公司上班。
3月28日,李女士來到海淀公循分局萬壽路派出所報警稱,自己疑似遭遇網絡交友詐騙,自己最近幾天給網上從未見過面的“男友”先后匯去了14萬元,現在對方仍在以各種借口讓自己匯錢。
遭遇 網上交友遭詐騙
36歲的李女士為了尋找合適的伴侶,在征婚交友網站上熟悉了一名“香港男子”,二人網聊沒幾天便確立了戀愛關系。不久后,該男子以投資為名,讓李女士先后兩次匯款14萬元。直到民警將嫌疑人抓獲后,李女士才知道,自己在網上交往了多日的“多金”男友,竟然只是一個1994年出生的無業男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