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作用必須通過主動學習表現出來。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啟發式教學”與“主動性學習”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密切配合的,是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是它的核心內容,運用啟發教學是主動性學習的前提條件,是主動學習的基礎,運用啟發式教學,可以使學生的主動性學習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
1. 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在情感的作用下產生的,師生間沒有情感,學生就不可能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教學目標就只能落實在備課本上,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選擇性態度,是積極認識某種事物或參與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學習興趣是學習積極性中很現實、很活躍的心理成分,是推動深造進行學習的內在因素,這表明在教學中,學生興趣愈濃,注意力就越集中,觀察愈細致,反應愈敏捷,思維、記憶等多方面的智力活動也就愈有成效。那么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生興趣呢?①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主動學習,課堂氛圍非常重要。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首先教師要先進入教學情境,全身心投入,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把親切信任、尊重情感信息傳遞給學生,并用富有情感、生動、風趣、幽默的語言技藝把學生帶入氛圍中去。教學中教師應欣賞學生、關注學生、期待學生,誠心尊重每個學生,平等對待智能、成績不等的學生,注意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視角,多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學生,使學生身心愉悅,心境良好,那么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對教師產生良好印象,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②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興趣。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求知欲是從問題開始的。有疑問才能啟發學生的探索欲望,使他們的思維處于主動,積極、愉快地獲取知識的狀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③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當學生在自己的學習下,認識初步成功時,心情是愉悅的,精神受到激勵,從而探究的欲望大增,興趣盎然。
2、加強對學生的直觀操作
小學生的思維活動還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對于小學生來說,操作既是學生認識概念、理解法則、推導公式、性質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又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途徑之一。有了主動學習的愿望和良好的學習品質,但如果沒有與之相適應的學習方式,學生也只能在黑暗中探索,并可能因為連續的失敗喪失主動學習的動機和意志。“主動學習”絕不僅僅是指學習的主觀狀態,更重要的是掌握主動學習的科學的思維方式。如果只要求學生死記硬背,不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課堂上缺乏學生主動的學,那么學生就不能舉一反三,自主探究,真正學會學習。
3、讓學生充分參與
“主動”,則必須“參與”,充分參與才能實現有意義的主動學習。“參與”是主動學習的基石,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并提供機會,指導方法,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學習過程,是指導學生主動學習的核心。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對學生學習內因的最好激發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即主要是來源于學習活動本身的內在動機,這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機。教師要刻苦鉆研教材,依據學生的特點,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啟發式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激起學習欲望,巧設提問,促進思考,體驗學習的樂趣。
|